新机会来了?2025年欧洲将进口8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

新机会来了?2025年欧洲将进口80万辆中国电动汽车

撰文|杨铮

一个三年后将达到每年80万辆规模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向中国汽车制造商招手。以2021年的全年销量计算,这一规模足以容纳一个“过得还不错的”的汽车品牌。

这是一个中国汽车行业再熟悉不过的市场——欧洲。

普华永道日前在德国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每年对欧洲的电动汽车出口量将达到80万辆,这也意味着,届时欧洲将成为中国汽车的净进口国,净进口额达到22万辆。

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电动化转型在欧洲与中国市场的不同表现形式。

普华永道德国合伙人兼汽车业务主管Felix Kuhnert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持续面临供应链问题,正专注于在欧洲生产价格更贵、同时产量也更少的电动汽车。

业内人士也指出,为了维持上市公司的业绩,欧洲汽车制造商往往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高端产品,以维持更高的利润率。这从欧洲各大车企发布的财报中可见端倪:销量降低的同时利润增加,是欧洲车企普遍的业绩特点。

但这就给了中国汽车制造商更多的机会。普华永道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上优化和开发了他们的产品,因此他们现在把价格实惠的纯电动汽车、创新的技术以及颇具吸引力的概念带到欧洲。”

风水轮流转。

不过,如此庞大的份额并非全部留给中国品牌。报告指出,在这80万辆可能销往欧洲的汽车中,约有33万辆车属于跨国品牌的“中国制造、全球供应”。

人们其实对此并不陌生。华晨宝马向海外出口iX3已经有两年多,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更是一度成为欧洲市场上Model 3、Model Y的唯一来源。更有甚者,雷诺通过与东风集团合资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华大规模生产达契亚品牌电动汽车,专门用于返销欧洲。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相当一部分产能用于出口

但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仍然享有充裕的市场空间。据中汽协整理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汽车海外出口达到54.5万辆,其中40%、约22万辆销往欧洲。

也就是说,到2025年,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还有25万辆以上的增长空间。

人不傻,但钱也很多,速来。

实际上,欧洲市场早就被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列为重点攻略的目标。“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的快速崛起。从2021年开始,欧洲市场就超越亚洲市场,成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表示。

另一方面原因是欧洲自身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下滑。标普全球旗下汽车研究机构日前发布报告称,在最糟糕情况下,到2023年底,欧洲能源危机或使其汽车产量平均每季度下降近40%,即超过100万辆。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市场带来充分的机遇:

继先行进入挪威市场之后,今年10月8日,蔚来宣布登陆欧洲四国;此前几天,吉利与欧洲当地企业合作签约,将在从中东欧切入欧洲市场,从2023年开始在匈牙利、捷克以及斯洛伐克销售吉利旗下几何品牌电动汽车;今年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宣布旗下三款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

比亚迪汉、唐、ATTO3三款产品将在明年在欧洲开售

此外,普华永道也指出,在中国制造商在欧洲销售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的同时,欧洲和美国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将其纯电动汽车生产转移到中国。

普华永道的判断很容易得到现实案例的印证。上月底,MINI宣布将在2023年关闭在英国牛津的电动汽车生产线;与之对应的是,宝马与长城汽车合作的光束汽车将从2023年开始投产MINI品牌电动汽车。此消彼长,自然会改变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贸易的流向。

普华永道和其他分析师表示,中国品牌此前进入欧洲市场的努力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但如今中国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会成为一种竞争优势。“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寻求巩固它们在欧洲的立足点,”普华永道表示,“与10年前它们进入的市场相比,现在的竞争环境已经明显变得公平了。”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8%至7.9%。

如果你对这个数据缺乏直观认识,可以这样参照:乘联会数据显示,目前市面上德系SUV的市场份额正好是7.9%。

请想想路上见到的德系SUV,自行脑补欧洲街头的中国电动汽车。

蔚来已经试图在较高端的市场与欧洲对手竞争

不过,中国品牌电动汽车仍有更多工作要做。普华永道表示,中国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仍然相对较低,要建立强大的纯电动汽车声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高端车型方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