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到来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没有实现弯道超车,这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那如何才能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呢?一个代表性的数据,就是中国汽车的出口量。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10月,汽车企业出口创历史新高,达到33.7万辆,环比增长12.3%,同比增长46%。1-10月,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同比增长96.7%。
目前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已经大举进入了欧洲市场。美国汽车媒体《Auto Evolution》 近日发表了文章表示:“预计欧洲到2025年将购买近80万辆中国产电动汽车”提出了这样的假设。
据全球咨询企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透露,电池电动汽车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在欧洲市场实现历史上首次销售200万辆。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5%。至2025年,欧洲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将有望达到80万辆关口,其中绝大部分为纯电动车(BEV)。这意味着,如果这种发展趋势在未来成真,欧洲在未来将成为汽车净进口地区——2025年的进口顺差将超过22万辆。
普华永道认为这种转变源于中国汽车公司的“两步走”战略。其一是逐渐增涨的市场份额;另外则是欧洲品牌逐渐加大了在中国制造电动车的比重。
根据普华永道的分析,在中国制造的潜在80万辆汽车中,约有33万辆来自特斯拉、宝马和雷诺等跨国汽车公司,这些汽车公司目前都在中国设有工厂同时制造电动车型。而其它更大多数则来自中国汽车品牌。
例如,吉利汽车利用与沃尔沃的合作关系,大举进入欧洲市场。 得益于此,以此前中国汽车制造商几乎无法实现的方式,中国产电动汽车成功打入西欧市场。
欧洲消费者还经常忘记被称为欧洲品牌的极星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不是瑞典。
另外,中国上汽旗下的MG也在欧洲市场有不小的影响力,在欧洲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企业的存在感。
据《Auto Evolution》透露,最多80万辆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将于2025年前离开中国工厂,在欧洲城市销售。而欧洲和日本制造商并没有跟上这么快速的销量增长,那么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此,《Auto Evolution》的报道的结论是:“考虑到现在和今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中国已经成为欧洲汽车产业最重要的对手,不要再用以前的老眼光看待中国汽车了,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