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看不上的激光雷达,居然救了国产厂商的命!

特斯拉看不上的激光雷达,居然救了国产厂商的命!

街角窜出来的行人、猫狗、障碍物,总是能叫人在开车时经历惊魂一场。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面对视线盲区问题时,也不得不战战兢兢。

当然,这个问题,同样是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进阶的重点攻克问题之一。毕竟,相比于人类自主驾驶,人们更担心自动驾驶过程中面对的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功能,往往会通过尝试利用各种传感器组合来进行替代。

比如特斯拉代表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纯视觉系,或者华为、蔚来、小鹏组团加入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组合传感器阵营。

毫无疑问,在国产新能源车发展赛道上,激光雷达已经成了新的武器。因其强大的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激光雷达曾被称为自动驾驶领域的光。

(图片源自澎湃新闻)

激光雷达的增加,使得汽车在识别动态或者静态障碍物的过程中,变得更为精准,更为安全。

同时有效规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所带来的短板,如特斯拉无法识别白色大卡车的情况。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4D毫米波雷达的存在,也能弥补激光雷达在应对恶劣天气时的短板。

举个栗子,“全球首款量产激光雷达智能汽车”小鹏P5,是典型的组合传感器汽车产品,一共搭载了32个感知传感器。

小鹏P5的两侧雾灯处搭载了2颗Livox激光雷达,还有着5个高精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13个摄像头。

正是如此,在体验自动泊车功能中,小鹏P5能够对各种障碍物,如路桩、路沿进行记忆规避,还能提前算好距离。

并且由于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相辅相成,其在雨、雪等天气状况下,车辆所受到感应力阻挠影响也不会特别大。

但是,激光雷达本身也有局限。

单个激光雷达视场角为100°-120°,市面上量产的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垂直视场角仅为25°。

这份数据说明,这种激光雷达看不深,也看不远,不论如何,在车身两侧低位都会存在视线盲区。

于是,针对此痛点。禾赛、速腾聚创、亮道智能等厂商纷纷发力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公布研发新进程,希望打造出全能感知。

禾赛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FT120,没有灵活的扫描部件,仅仅依靠芯片来发射和接收激光,但是感知范围更加的广阔。

据悉,禾赛FT120的视场角为100°×75°,在10%反射率下可以测距30m,最大探测距离为100m,有效减少盲区死角。

速腾聚创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E1,视场角为120°×90°,在10%反射率下测距30m,25Hz的超高刷新帧率,反应更快。

另外,在今年5月,亮道智能发布的补盲激光雷达LDSense Satellite,视场角为120°×90°,探测距离为30m-50m。

简单点讲,有了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后,车辆拐弯和过十字路口时,其前脸底部附近的危险障碍都能尽收眼底,清楚规避。

总而言之,众多厂商齐唰唰地推出固态补盲激光雷达,确实比上一代的激光雷达产品完善许多。换言之,自动驾驶的安全性也能随之提升。

不过,对于此前“固态补盲激光雷达能够代替4D毫米波雷达”的说法显然不成立,毕竟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本身就不存在纯粹的竞争

有人逃离自动驾驶,有人加码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或许恰好是拯救自动驾驶的最佳入口。

相关内容